发布日期:2024-09-09 14:33 点击次数:118
海文这个人骨子里面是一个热衷创业的人,只不过他总是浅尝止辄就去简单复制了。
第一次认识这个人,是在某源他当什么总监,时间太久远了,忘记了。后来他似乎研究明白了,于是就去创业了。
刚开始的时候,他将那一套赚钱逻辑复制之后就开始招募一些人,同时也邀请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事。
那个时候我也去过几次,也聊过一些东西,但是我总觉得有一些问题,他似乎把方法奉为绝对真理了。
当看到直播带货的红利后,他也尝试进行了一些直播带货的操作。不过后来不了了之,估计没有摸到门径,放弃了。
那个时候我从事用户培训,我也乐于分享我的经验,不过我发现没有人会复制我的办法。我不是一个单干的勇士,虽然分享给了他人,但是经常都是石沉大海。
后来我才发现,他们只不过学到了一招,那就是分润。这一招,如果在市场红利期对某些人是有吸引力,但是市场不可能一直处于红利期,这就代表终究有一天会出现失灵的现象。
但是我不能打击他人的积极性,毕竟在当时的当下这似乎是屡试不爽的办法。不过,作为用户培训的老师,我还是比较关心他们的用户在哪里?现在怎么样了?
然而令我吃惊的是,他似乎觉得用户不重要,平台也没有专门做C端用户的打算,对于B端的也仅仅是孱弱的相对利益关系。这就代表我的用户法则与办法是无法到他这里实践的。
疫情期间以及后疫情时代,很多商业经济出现了红利丧失,用户开始过度理性地对待消费,同时那些需要时空错位保持资金链流畅的模式基本上都死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用户的信任成为第一资产。
海文就陷入了经营的困境,因为在过去那么长时间他没有经营用户信任,且一直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但是在如今这个内卷的时代,没有用户的信任资产,一切似乎都是寸步难行。
后来我也走访过几家企业,他们大谈特谈的就是所谓的流量思维,或者割韭菜的方式。更为有意思是某个初创平台,采用所谓积分兑换方式的那种商业模式,她定位为兴趣电商,在正式上线之前邀请了一些老板朋友过来庆祝,由于机缘巧合我也去了。
在当时有两个老板就发生了意见分歧,其中一个老板说,要对用户诚心以待,另外一个老板立马反驳说,你错了,用户就是要被割韭菜的,并且他举例说自己割韭菜赚了多少钱云云。
作为东家的这个老板没有站位观点,但是行为上还是偏向了后者,因为后者是他的资深朋友,业务上也存在交集。当时我以为她只是感情上的一种倾向,后来细聊才知道原来她就是认为割韭菜才是对的。
后来她的平台也没有做起来,某些抢到免费礼品的似乎也没有兑现承诺,至少我抢到的没有给发货。
她与海文相比,我认为她根本就没有搞懂用户电商,还处于挥舞镰刀的自我表演阶段。
用户或者说用户群体是非常具有能动性的资产,对于超级平台来说,大数据或者数据分析就可以了,但是对于中小平台而言,数据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你需要将很多的精力和感情投入到用户信任资产领域。